“中國質造”第二站:阿里幫“廣貨”練級
【中國鞋網-國內動態】淘寶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系列活動第二站昨日進入廣東。有著“世界工廠”之稱的廣東,如何搭載“互聯網+”的政策紅利快車,實現當地自主品牌的涅槃新生,成為昨日阿里巴巴集團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主辦的“中國質造·廣貨網上行”論壇的焦點。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質造”進入廣東,將推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自主品牌快速成長,促進傳統代加工企業的轉型升級。不過,也有東莞代加工企業向南都記者坦言,他們在由“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的轉型升級中還有不少難點有待突破。
區隔并支持淘寶企業賣家
繼今年4月下旬,莆田貨搶得阿里“中國質造”首發資格后,從今日開始,包括140多個廣貨版高質量鞋及箱包品牌正式集中亮相淘寶等平臺。
據阿里方面介紹,此次共計103個鞋類品牌商、39個箱包品牌商參加活動,均具有10年以上生產管理經驗,都曾為國際知名品牌做過外貿代加工。阿里期望利用電商平臺優勢,力促廣東這一全球優質的傳統制造業基地不斷變革,重新書寫外貿代加工的價值鏈格局,最終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從“為他人作嫁衣”到“自主品牌騰飛”的艱難轉變。
淘寶網副總裁張勤還透露,未來阿里考慮或將會同質檢總局等政府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對順德廚電、汕頭玩具、中山家具、佛山衛浴等產業帶進行梳理和扶持,帶動多個類目的廣貨自主品牌發展。
“通過政府引導、平臺推廣、標準引領、品牌塑造以及二維碼追溯,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樹立‘廣貨’這一原創品牌,推動‘廣貨’互聯網營銷引導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進而推動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實現1+1+1﹥3的實效。”這是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有關負責人昨日給出的廣貨轉型路徑。
而據南都記者了解,阿里方面也已打算對整個淘寶企業這一塊的賣家類型做一個區隔,以給予特別的支持。
“以前我們知道淘寶是叫做個人店,今年為了推進更多的企業轉型成長,我們會在6月底推出企業鏈部,會有更多的工商渠道,有更多其他資質的企業,他可能會借助淘寶的平臺,先開拓企業店,開了企業店規模大了,消費能力多的時候,成為一個相對比較知名的品牌之后,他也可以去天貓開店,甚至去其他地方開店,所以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張勤如是介紹。
代工企業轉型轉內銷有難點
但有分析認為,廣東代加工企業做品牌,就目前而言,仍欠缺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即設計能力、營銷能力和服務能力。
東莞藝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剛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與阿里合作后,流量已從之前的1萬升到幾萬,產品收藏也翻了兩倍。但在東莞要做自主品牌,最主要的是一個人才問題。
“在搭建團隊的時候,我們也到很多的城市去挖人,基本上最后我們自己去培養,一點一點地教他們。我們現在主要還是營銷方面的人才比較難找,如果自己去摸索,這個時間還是比較長的。還有一點,供應鏈的調整方面,我覺得也是最頭疼的地方,因為做電商反應非常快,我們當初差點倒閉就是在供應鏈上,因為我們做了很多貨賣不出去,可是內銷反應的速度,在10天左右,所以我們在生產方面做了很大的調整。”金剛坦言。
東莞穩楊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玉琴也坦言,做鞋子這個行業,目前覺得最深的一個感慨就是企業經營是越來越困難了,包括工人用工,人才這一塊。就鞋業這一行來說,貿易公司是一個龍頭,然后到鞋廠,再到材料廠,現在多了電商,怎么去把這個龍頭最上面的這一層貿易公司留住,尚需要政府出面去整合資源。
南都記者昨日實地走訪東莞厚街代加工產業區獲悉,此次“中國質造”入粵,廣州、東莞兩地準備了近20萬雙鞋子打算大干一場。這些鞋子此前外銷價普遍在100美元左右,轉戰淘寶中國質造頻道后價格多在200元左右。此前,“中國質造”首站活動僅用4天,淘寶等平臺共售出17萬雙鞋子。(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