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張皮革到一個產業集群 ——廣河縣皮革產業發展觀察
廣河素有“無牛羊不成家”的傳統,歷來是我省牛羊養殖大縣之一。牛羊產業的持續壯大,造就了廣河皮革產業的崛起。
近年來,廣河縣三甲集鎮已發展成皮毛集散地,“西部旱碼頭”再度成為商賈云集之地,皮革集群產業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7月20日,中國皮革協會制革專委會2024年會在臨夏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皮革商界精英與全國皮革科研人員匯聚在一起,觀摩學習廣河皮革集群產業發展實踐。
廣河靠什么從傳統皮毛販運、加工生產到現在加工高端藍濕革、成品革。
廣河縣委書記馬信真在中國皮革協會制革專委會2024年會致辭中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說:“投資廣河皮革產業,將擁有較為充足的原材料,能為企業最大程度節省運輸成本;將擁有較為完備的供應鏈,能為企業提供優質的藍濕革和成品革產品;將有堅實的園區和科技支撐,能助力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迅速開拓西北乃至‘一帶一路’國家皮革市場;將擁有實惠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服務保障,能讓企業安心投資、順心發展。”
廣河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皮革資源優勢占據了西北皮革市場,逐步開發成為中國皮革產業的一塊 “富礦”。
皮革世界,相約廣河。與會者走進廣河,參觀一家家皮革企業,探訪新時代皮革創新發展之路。
“我們公司是廣河縣招商引資企業,依靠廣河豐富的皮革資源優勢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本地皮革企業合作投資建廠,已設立原皮收購點13處,年加工羊皮400萬張、牛皮25萬張。”甘肅鑫國源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惠軍向參觀者介紹道,去年完成產值1.8億元,今年截至目前,完成產值1.23億元。
王惠軍一家人做皮革生意,對皮革情有獨鐘。一位外地企業負責人向王惠軍詢問廣河的投資環境,她深有感觸地說:“在這里投資辦企業,一是政策好,二是領導好,三是服務好。一屆屆領導招商,一屆屆領導支持,招商環境是我走過的縣區最好的。”“這里早晚溫差大,干燥,夏天不容易壞皮子。”王惠軍告訴記者,2022年產品順利通過國際皮革管理體系遠程認證。“下一步,將拓展國內外市場,培育自己的主打產品,促進皮革產業提質增效,為廣河打造‘皮都’出力。”
在甘肅西裕工貿有限公司,該公司電商運營負責人馬如華告訴記者,現在是淡季,一天網上銷售訂單200多單,到了秋冬旺季,一天能接訂單2000多單。
甘肅西裕工貿有限公司是廣河縣本土皮革加工企業,主要加工及銷售民族皮草服飾。起初,該公司為家庭式作坊,后來在政府的支持下,將公司搬遷到廣河經濟開發區,企業生意一年比一年紅火。現在建造了皮革鞣制加工廠,以白鞣工藝為核心,生產高品質白板裘皮,年生產120萬張。
廣河經濟開發區是省級開發區,建有皮革毛紡產業園、商貿物流產業園、東西協作產業園、加工制造包裝產業園和特色食品加工產業園。
“開發區建成運營了生活污水處理廠、工業污水處理廠和固體廢物處置場,道路、供排水、供電、通信、天然氣、供暖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基本達到了‘七通一平’標準。”廣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馬全忠說,廣河縣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惠企利企措施,對新引進的企業指定專人實行“保姆式”跟蹤服務,限時代辦手續,做到了“一站式”審批,增強了開發區輻射力和吸引力。
近年來,廣河縣以新型工業化為方向,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點,以牛羊全產業鏈為抓手,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皮革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打造西北皮革產業基地。聚焦農業優先型、工業主導型的發展定位,堅持農業助力工業、工業反哺農業,提出推動牛羊全產業鏈發展的思路舉措,在良種繁育、擴繁提質、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科技支撐、市場營銷等方面持續發力,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前,全縣牛存欄14.3萬頭、羊存欄135萬只,牛羊年屠宰量分別達8萬頭、120萬只,畜牧產業的發展為皮革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原皮資源。
據了解,廣河皮革企業收集甘肅、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等省區,以及中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皮毛產地的牛羊原皮,加工后將產品銷往中東部地區皮革加工企業。全縣年皮張交易量2000多萬張,交易量占整個西北地區的60%以上。截至目前,廣河開發區現有皮革毛紡相關企業24家,年產值27億元,工業集中度達84%。
今年,廣河縣把皮革加工作為工業強縣的首位產業來精心培育,制定中遠期發展規劃,一手抓龍頭企業牽引,一手抓產業集群培育,做大做強藍濕革、成品革產業鏈,大力培育包袋革、沙發革、汽車坐墊革等高端產品,延伸開發食用明膠、工業明膠、生物制品、箱包鞋具等高附加值產品,健全原材料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體系,力爭到2035年形成百億級皮革產業集群。
馬信真告訴記者,廣河加工生產的藍濕革、服裝革、鞋面革等成品革廣受市場青睞,羊皮已出口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大量成品羊皮革被用于香奈兒、古馳等國際大牌女鞋、包袋的生產制作;牛皮具有絲綢般的鮮亮顏色和柔潤質感,被廣泛應用于國內知名品牌沙發、箱包、汽車坐墊的生產加工。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