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財務管理】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大錢荒”,在6月20日演繹到了新的極致,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最高居然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0%,而上海銀行間的隔夜拆借利率也達到了13.4440%的歷史新高。
“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發揮好,合理保持貨幣總量。”正是因為在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這一錘定音,讓5月下旬以來資金面就開始趨于緊張,銀行對央行“放水”的翹首期盼落了空,才演繹出了6月20日可以載入史冊的一幕。
筆者認為,國務院和央行一改往日慣例,不再對市場施以“急救援手”,反映出新的領導人在對經濟結構調整操作中,以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統風險為前提,以發展實體經濟為主導的明確思路。
在貨幣政策寬松的幾年間,中國經濟以投資刺激為主,每當市場出現貨幣流動性趨緊的情況,央行總是及時出手,降息、降準或進行逆回購操作,以適應市場需求。當貨幣供應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產能過剩和產業的優化結構不能及時跟進時,一味地投資不但再難以刺激起經濟的增長,反而會引起巨大的金融風險,一旦不慎,將殃及全局。
首先,銀行的錢都到哪里去了?是怎么流動的?安全隱患有多少?這恐怕這是金融風險控制中最重要的問題了。美國次貸危機的形成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而中國的經濟發展絕對不能重蹈這個覆轍,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