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人力資源】為深入了解企業對高校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校企合作再創新模式——校園創業公司。校園創業公司讓大學生提前進入職場,教學實訓兩不誤,贏在就業起跑線上。
2014年7月2日,川力網創始人兼CEO廖力先生在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校園創業公司讓大學生提前進入職場,贏在就業起跑線上。
舉辦此次教學研討會的目的,是為了深入了解企業對高校人才的需求,探討校企合作如何聯手培養優質畢業生。
企業需要具有優良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人才
與會的大多數企業代表發言時提及,高校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后普遍存在兩大問題:
1、職業技能不足:
企業代表反映,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這也成為大學生就業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每年畢業季,都有大批高校畢業生進入企業,但畢業生在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理解能力等工作中最需要的職業技能方面都很欠缺,而且大部分畢業生到崗工作后,學校所學專業知識的應用率不足40%,甚至達不到企業用人標準最低要求。這樣的現狀驅使下,企業更愿意高薪聘請有職場經驗、具備成熟工作技能的人才。
2、職業素養不夠:
高校畢業生普遍難以承受職場中的競爭壓力和繁重的工作壓力,在工作中稍有不順就產生退縮念頭,導致不少畢業生在“工作-找工作-工作-找工作”的怪圈中不斷循環,同時加重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負擔。還有許多畢業生缺乏敬業精神,專業技能缺乏卻又不肯鉆研,往往滿足于現狀,逐漸喪失通過學習提升素養的主動性。
正因為如此,高校畢業生在職場中的表現讓企業深感無力,再加上年輕人心態不穩定,越來越多企業不再愿意花時間來培養剛畢業的大學生。從而導致了,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數據不斷攀升的環境下,企業仍然存在著“招工難”的怪現象。
傳統校企合作項目培養的大學生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鑒于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求,企業也在想方設法多方面進行人才培養和儲備。大部分企業會選擇與學校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并積極吸收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但是,頂崗實習一般安排在大學最后一個學期,企業很難在半年時間內重塑學生,以達到具備專業素養的職場狀態。而且,在企業頂崗實習的學生,大多以一種“完成學習任務、修夠學分就可以畢業”的應付心態來對待工作,很少能做到主動將在學校里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中。最終雙方磨合期滿,企業在一次次失望中,對校企合作的興趣也逐漸降低。
校園創業公司讓大學生提前進入職場,贏在就業起跑線上
針對這種現狀,川力網創始人兼CEO廖力先生在研討會上提到:企業和學校有責任和義務以更加實用的校企合作方式,來聯手培育合格的優秀高校畢業生。自今年年初,川力網正式啟動川力M2C高校電商實訓項目,已與十多家高校陸續開展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兩個平臺:首先,為學生提供一個免費的網絡平臺,讓他們通過自主創業鍛煉自己的電子商務實操能力,并且從中取得個人收益,激發他們的創業積極性;川力網同時為學生提供職業平臺,協助學生在校園內創建校園創業公司,根據各高校的教學體系,可設置總經理經營管理下的人力資源部、財務部、電商部、設計部、推廣部、廣告部等部門,完全模擬現實企業的架構和管理模式,實行任務驅動型的績效考核和淘汰機制,讓學生提前進入真實的職場環境中鍛煉,體驗職場氛圍,培養職業素養,磨練出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提升各方面的職業技能。通過這種提前進入職場的方式,既不耽誤學生正常學習進度,還能逐漸將學生培養成企業需要的中高級管理型人才,讓他們贏在就業的起跑線上。
在聽完廖力先生的發言后,在場的校方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其他企業代表對這種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加贊賞,企業代表們對未來創業公司培育出來的人才也產生了極大興趣。(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