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人力資源】某網友:鄙人在一家最有名全國連鎖超市當理貨,這個月大裁員,每個商品部都是一個經理兩個理貨的配備,連助理都不要。你們要知道這是一家占地10000平米的超市啊,很多人被吊到前臺去當服務員,有的直接從助理降級成理貨員,不想干的都走了,原來200多員工現在還不剩100人,經濟太蕭條了……
還記得90年代的打工潮嗎?
生于60、70年代的打工者也許對上世紀90年代洶涌南下的打工潮記憶猶新。在一列列緩慢南下的綠皮車廂內,過道內擠得水泄不通,就連座位底下、行李架上都塞滿了南下的打工者。
在工業相對發達的深圳東莞等地,人才市場、十元店、橋洞下、甚至樹杈上,到處都是南下打工的人群。那時候,找不著工作跳樓自殺的,抓暫住證被關到樟木頭強制勞動的,沒有一技之長淪落為失足婦女的,莫名其妙人間蒸發的,甚至在火車站被踩踏身亡的事件不絕于耳。
二十年后,失業潮重新來襲?
進入2014年以來,行業爆發的破產倒閉潮將數萬人直接拋入失業大軍。
民營企業吸納了中國80%以上的就業人口,這類企業的批量倒閉就意味著大量人口失業。
皖北最大的包裝企業亨浩彩印倒閉導致500多人失業,福建千帆紙業倒閉造成1000多人失業,上海力天有400人。2013年,有報導說珠三角有一半以上的小微印刷企業倒閉,造成的失業人數應該不在少數。
由于外升內貶的人民幣政策,不僅壓縮了外向型包印企業的利潤空間,也大大增加了企業的人工成本。一些企業被迫引進高速、自動化的設備,從而導致包印刷企業對就業人員的需求大大減少。
以裕同為例,2012年集團員工為10000人,現在則減少到8000人。位于廣東鶴山的雅圖仕集團,幾年前高峰時期員工人數高達2萬人,現在也只有1.4萬人。美盈森、合興這兩家包裝龍頭企業雖然保持著較快地增長,但由于不斷引進自動化高速設備,近幾年來公司員工人數并沒有增加。
自去年開始,中國就陸陸續續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返鄉潮,到今年更是一浪高過一浪。2014年9月和10月,單湖北就有高達56萬的農民工返鄉。
進入年底,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持續惡化,內需不振,農村經濟蕭條。按照這樣的發展態勢,還將有更多的人員失業。
2016年,"打工難"重現?
當前勞動力市場供應不足的局面已經打破,到了明年春節,提前返鄉回家過春節的打工者重新奔赴東南沿海打工,將重新出現十多年不見的找工熱潮。
勞動力供應可能在春節后出現井噴:
1、在今年實體企業倒閉潮中提前返鄉的數以百萬計打工者,在春節之后必然重新出來尋找工作。
2、連續兩年虧損將逼迫部分安心在家鄉從事農業生產的老一代農民工重抄打工舊業。
3、前些年取消農業稅,農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很多農民工以在農地幫工的形式謀生。明年春節,這部分人也會加入打工大軍。
4、過去兩年,每年高達700萬的大學畢業生,只有少數人實現在真正就業,大部分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其中尤其以農村大學生居多,F在農村蕭條,這部分人將結束啃老生活,嘗試出門找工作。
5、隨著中國政府把大量資金投入到股市當中,人為制造一波人造牛市,被很多專家解讀為政府意圖放棄房地產來保住金融業。如果真是如此,隨著樓市泡沫的破滅,將會有數千萬建筑業工人失業。
由于龐大的地方債、隨時爆破的房地產泡沫未來實體經濟表現不佳,2015年中國的就業市場已極度萎靡。因此,事隔多年后,中國將全面再現打工難。
樣本一:1.7億工人提前回家過年?
制造型企業的倒閉潮已被頻繁提及。
紡織服裝行業是中國制造業里最重要的部分,其上下游產業鏈就業人口高達1.7億。然而2015年以來,紡織行業知名大型企業倒閉停產的消息不絕于耳,近期紡織企業的倒閉新聞更是接連不斷。
紡織服裝業死于內憂外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倒下是多種不利因素累積的結果。
應該說,這一波危機肇始于08年的4萬億。據一些紡織企業老板回憶,本來2008年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出現經濟危機,多數企業準備收縮產能并裁減員工。但由于“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出臺,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紡織服裝行業的生意異常火爆,2010年棉花價格從1萬/噸漲到3萬/噸,無數行業企業一夜暴富。在市場的短暫繁榮和銀行的推動之下,行業掀起了一波瘋狂的產能擴張。
某些地方政府順勢打造紡織服裝產業聚焦區,慫恿紡織服裝企業擴建新廠購置新機。不料,到2012年“4萬億”經濟刺激藥力消退,很多企業訂單大幅下滑,花費上千萬一臺購置的天價進口設備處于閑置狀態。加上庫存棉花價格劇降,很多紡織企業前兩年賺的錢瞬間歸零。
與此同時,08年新勞動法出臺后,中國的人工成本在短短五年內翻了一倍多。由于紡織服裝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上漲給企業經營帶來了無法想象的壓力。
特別是近兩年,由于國內各項成本激增,許多外資企業已經大規模的轉移到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最為著名的包括阿迪達斯、耐克、優衣庫、無印良品、青山商事、利豐、東京STYLE、Honeys等,這些公司正加速把訂單轉移到東南亞。
此外,由于中國紡紗行業設備落后,運營成本高昴,目前50支以下的低端市場份額已經被東南亞、印度、孟加拉等國蠶食。而100支以上的高端產品市場則被日本、德國、意大利把持。前后夾擊之下,紡織服裝行業早已潰不成軍。
樣本二:媒體失業潮?2000家電視臺或臨倒閉
互聯網來襲,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已經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雖然電視臺都是由地方財政的支持。但是,在這個連銀行都被國家允許倒閉的變革時代,電視臺倒閉是日子還會有多遠?覆巢之下,焉有安卵。
全國地方電視臺至少超過2000家,這一數量遠遠高出美國和日本等廣播電視發達國家。
中國的電視臺和廣播電臺一直施行采編播一體化的生產模式,節目由自己生產自己播出,但缺乏市場化運作,數量臃腫,人浮于事,這種制播合一、吃大鍋飯式的運行機制嚴重限制了電視節目的發展。
首先,以一個縣市級的電視臺每天只按最低播出4集電視劇的標準計算,目前國內每集電視劇正規渠道的采購價格在1200元人民幣左右,一年下來縣市電視臺用于電視劇采購的費用將近200萬元,而在互聯網的影響之下,電視的廣告效益遠遠支持不了這種采購成本。
其次,在互聯網、視頻新媒體的沖擊下,如果電視臺的目標受眾也都不再關注電視臺,而是通過互聯網渠道觀看節目和資訊,那電視臺的廣告主也會停止巨額的廣告投入。隨著國家倡導的去壟斷化、去行政化和市場化,如果沒有政府財政的支持,電視臺將何以應對?
電視臺倒閉已經為時不遠,而且將先從地市級電視臺開始。
人社部確認:這些行業在減員
鋼鐵、化工、煤炭、制造業“減員” 東北地區裁員多
部分鋼鐵、化工、煤炭、生產制造類企業存在減員現象。不過,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認為,需要達到較大的人群規模,才能界定為“潮”,而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數據,這一情況并未出現。
近年來,部分鋼鐵、化工、煤炭等領域的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存在一些減員現象;部分生產制造類企業也出現用機器替代人工的現象,每年機器人使用量增長超過20%。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說,上述原因對用工的影響有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帶動下,電子商務、金融、通信等行業吸納了部分企業分流人員,而使用機器人也是企業為了彌補缺工采取的措施。
“下崗潮”不會來,失業風險也不可忽視
兩位專家都認為,當前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在上升。勞動關系領域的案件在增加,區域性的不穩定風險也在集聚,不能忽視經濟調整所帶來的失業風險。而且,目前一些“僵尸企業”的破產倒閉、隱性失業等,都對就業產生了一定沖擊。
“但這次可預見的經濟調整帶來的下崗風險不會像上世紀90年代那樣,集中大規模地爆發,因為當前的經濟環境使就業的吸納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比增大,能夠吸納較多的下崗失業人員!编崠|亮認為,新興的分享經濟所帶來的新職業如專車司機等,雖未列入就業統計中,但他們實際上已經就業。
莫榮認為,6.9%的經濟增長率仍是相對較高速度的增長,經濟總量的增長對保證就業有重要作用;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持續釋放;同時,實行含金量高的新一輪就業政策、開發更多公益性崗位等,都能對就業產生穩定作用。
降薪、嚴控,政府已著手應對
面對嚴峻的局面,廣東地方政府似乎有所預感。近日全國共有23個省份公布了2014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其中基準線平均在12%左右;鶞示最低的廣東省為9%,比去年的10.5%下降1.5個百分點,是目前唯一基準線低于10%的地區,而東莞市政府至今未公布企業工資指導線。
鑒于明年更加艱難的就業局面,廣州市政府害怕大量從內地洶涌而來的打工人口給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11月21日,廣州發布穗府36號文,要求外地來穗人員到達居住地3天內向政府登記個人信息。
由于效益不佳,很多實體企業正通過計件工資改革、控制加班、削減福利、取消年終獎等方式來降低成本,打工者的實際薪酬水平呈現下降趨勢。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情況可能比多數人想象的更為悲觀。因此,建議目前有一份穩定工作的打工者,且行且珍惜,不要輕易跳槽。而期待公司漲薪的員工,不妨調整心理預期,并緊縮開支應對未來艱難的時光。
當然,在“水木然”看來,我們更應該樂觀的看到,中國經濟成份里也出現了大量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動力,比如雙11當天淘寶天貓銷量高達912億。中國在低迷中有繁榮,在疲軟中有新氣象,在舊動力衰竭中有新動力!危機危機,有危也有機,我們相信隨著這一陣危機度過,中國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延伸閱讀:未來或將消失的十大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