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打拼依然沒起色 來福門緣何難挽頹勢
以前溫州市民要買鞋時,往往會說“去來福門”。溫州市區來福門鞋市場重新開張一年后,目前該市場比較蕭條。
偌大市場里只有五六家鞋店在營業,一些店鋪門上貼著“出租轉讓”。來福門鞋市場現址在松臺大廈,一樓共有110余間店面,面積在15~50平方米不等,月租金在每平方米130元至150元之間。去年9月20日開始,60多家鞋店陸續在此開業。但由于生意一般,去年12月份起不少經營戶關門歇業。
仍在營業的經營戶潘先生表示,去年沖著“來福門”的名聲,他用一年2.9萬元的租金租下一個10余平方米的店面,花了1萬多元進行裝潢,進了價值10萬元的皮鞋,辛苦一年反而虧本。經營戶鄭先生表示,今年十一黃金周僅賣出一雙鞋。按照目前來福門的商業氛圍,租金在每平方米30元還可接受。而業主們表示“只能降到每平方米100元左右”。
與來福門僅一街之隔的溫州鞋城,生意卻紅紅火火。經營戶鄭先生說,來福門經營的產品與溫州鞋城相差無幾,而且在價格方面也無優勢,重新把已分流的客戶聚集到來福門難度相當大。經營戶陳女士直言不諱,“市場是靠守的,新市場帶不來老客,尤其是做批發生意的,對客源要求非常高!
去年該市場曾以來福門鞋革商場的名義進行招租,但經營戶入駐該市場后,發現不是以商場模式經營。業主葉先生表示,當時20多名業主自發組成來福門鞋革商場籌備處,進行市場招租、策劃,準備審批辦商場,然而該市場達不到商場標準,未審批成功。隨后,自發形成這樣的一個市場。葉先生稱,當時業主組成來福門鞋革籌備處招租是出于復興來福門鞋市場的考慮,而目前現狀確實讓人尷尬。
那么如一些經營戶所說的降低租金是否就能解決來福門的問題?對此,溫州大學城市學院馬津龍教授認為,雖然降低租金可能減輕經營戶的生存壓力,但該市場在目前溫州鞋類市場同質化嚴重的狀況下,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產品新特點、獨特的經營模式,仍將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馬津龍認為,隨著市民消費習慣、消費心理以及市場銷售渠道的改變,老市場新開或者新開的市場,應把視線從市場供給一方移向需求一方,在同質化嚴重的現狀下,擺脫無休止的價格戰,盯住客戶的真實需求,走差異化、創新的路子。
- 上一篇:廣東鞋業的悲哀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