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及體驗成童鞋品牌專賣店成功左右手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中國是一個有著濃厚“屬相”情結的國家,對嬰兒的出生時機異常的看重,因此在千禧年、奧運年等特殊年份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童嬰潮”。有關數據統計亦顯示,從2005年開始到2020年,中國將迎來第4次人口出生高峰,每年新增的嬰兒數量預計在1600萬左右。這樣的數據使得許多人相信,到2015年,中國的嬰童消費市場可能將達到2萬億元之多的規模。
兒童品牌被業界稱為最后一片藍海。于是,不少企業唯恐會失去這樣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不僅先后涉足嬰童產業,還希望借助跨行業、跨品類等方式進行擴張,并搭建起強大的嬰童產業鏈,從而贏得絕對的競爭優勢。如李寧、安踏等成人品牌紛紛涌入童鞋市場,為在這場盛宴中奪得一杯羹。然而,面對嬰童這樣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專業性、安全性等重要關卡的缺失,很多企業輕易間與成功失之交臂,未見有強勢童鞋品牌領軍行業,童鞋終端散、亂、雜、差,專賣店成了專成賣童鞋的店,自然,贏利能力不強。記者發現,在巴布豆、永高人童鞋的一些專賣店里,或多或少地兼營其他品牌的商品,且所有商品在擺放的貨架上沒有單獨標注,易誤導顧客。
作為市場細分,兒童鞋在產品結構、營銷模式等眾多方面都與成人鞋行業存在很大差異,父母和孩子雙重消費者的需求便是一個特殊,故而,一家成功的店鋪不僅要征服父母,還要贏得小朋友的喜愛,不僅要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和品質,還要考慮品牌的個性化、趣味性等因素。此外,童鞋面對的多是2-14歲正處于發育關鍵期少兒,其父母倚重時尚更在乎孩子的健康。顯而易見,產品和體驗不失為專賣店成功的左右手。
如今,童鞋品牌已經拉開了體驗式營銷的序幕,在終端通過體驗的場景和氣氛,給品牌性格塑造一個展示的平臺,同時,讓兒童參與進來,自主選擇、體驗,獲得更多的樂趣及舒適感。如路豹童鞋引進一款針對兒童足部腳型測量的儀器,每個小朋友在選鞋之前可以先測量自己的腳型,根據腳型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鞋。這讓許多媽媽免去了總是買童鞋不合適的煩惱。此外,根據測量腳型,還可以建立自己的數據庫,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腳型,制作出更適合現代消費者的產品。
面對目標市場及消費群體,童鞋企業首先需要賦予父母,也就是監護人對品牌的理念和對產品的感覺,然后再針對他們的感覺作出延伸,延伸到真正的消費品使用者--孩子們。因此,優質童鞋專賣店的打造,不只是渠道終端和營銷模式的創新,不是簡單的鞋服集合或多品牌產品的集合銷售,更要對兒童細分定位加以權衡,做品牌規劃、產品結構、采購、生產、物流配送到終端等每個關鍵環節,形成高度協同的運作體系,以獨特風格的產品和靈活的市場反應激活盈利增長點,塑造品牌個性,提升產品附加值,最終在魚龍混雜的兒童用品市場多走一步。(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