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臺商的制鞋轉移路線選擇了柬埔寨?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為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洲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童水順不得不當一名“空中飛人”,近期常穿梭于東莞以及金邊兩地,他在柬埔寨新設的廠將于6月開始投產。“客戶要求我們至少要在兩個國家設廠,按歐洲客戶的訂單排序,首先會考慮將訂單交給柬埔寨的工廠,其次是越南,再者才是中國大陸的。”童水順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談到他跑到柬埔寨成立昌鍵國際有限公司的原因。
作為最早一批將制鞋業轉移到大陸的臺商之一,童水順在1990年已將臺灣的鞋廠搬到東莞厚街。25年來,他依然不斷將部分生產線轉移,除了剛跑到金邊設廠之外,他此前還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及中國湖南等地建有多家工廠。不過,他對東莞厚街的感情尤其深厚,一旦有空還是會選擇留在這里與同行或者員工交流。盡管越南、柬埔寨近年制鞋水平緊追中國大陸,但在童水順的心中,東莞至今依然是世界最重要的制鞋基地,其地位至今無法被其他地方所替代,這里匯聚了國內外最前沿的資訊和全球最專業的制鞋專業人才,他在越南以及湖南的鞋廠的鞋材、鞋款設計以及管理干部基本上是從厚街調配過去的,包括即將開工的柬埔寨鞋廠也將采取這樣的模式。
在世界鞋產業轉移的大潮中,童水順難以逆勢而為。童水順回憶起剛遷移到東莞時,這里制鞋工人的月薪大約為300元,正是勞動力成本優勢等因素合力,讓東莞厚街一步步發展成世界最重要的制鞋基地。童水順不太愿提起他的輝煌時期,但據童水順的朋友反映,憑著為多家國際二三級女鞋品牌工廠代工,童水順在東莞高峰期開過5家工廠,加起來上萬名員工,曾是東莞最大的女鞋制造商之一。然而,時過境遷,至今珠三角工人的工資已比當年大約翻了數番。童水順目前在東莞的工廠已壓縮成兩家,加起來才1000多人。此外,他轉移到湖南設立的3家工廠,現在也壓縮成兩家。
在這過程中,童水順顯得有些無奈,在他看來,國內經濟不斷發展,工人的工資水漲船高是理所當然的。但遺憾的是,諸多新生代的農民工的制鞋專業水平以及責任心并沒有隨之提高,甚至不如上一代制鞋工人,這意味著在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生產效率并沒有相應提高,經營壓力逐漸加大,有些訂單甚至陷入虧損,要靠其他訂單來貼補。
“我們正不斷通過自動化來提高生產效率,在德國參觀一家制鞋廠令我印象頗深,這是一家生產量頗大的鞋廠,但只有幾十人,很多生產環節都靠機器來完成,在其生產線上,可通過設置的程序以及精密的管理實現柔性生產,皮革、面料等各種材料可自動切換,變成了不同類型的鞋子,當然,這也需要工人具備較高的素質。其實,我現在將東莞工廠規模縮小,變成微小型企業,更需要將自動化程度提高,但這條路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東莞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過程中,將部分生產轉移是童水順紓緩經營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即將在柬埔寨投產的工廠,初期設有3條生產線,大約1500人,新招的普工底薪為128美元,8小時,六天制,加上加班費以及其他津貼,大約是200~250美元,不及東莞制鞋工人的一半。“到柬埔寨設廠,不僅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例如,一雙女鞋,即使中國大陸與柬埔寨的報價同為9美元,但客戶依然會選擇將訂單下在柬埔寨,這涉及到關稅的問題。因為從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鞋產品大約要交15%~20%的關稅,越南的鞋類對歐出口的關稅不足10%,而柬埔寨出口歐洲則享受免關稅的優惠。”童水順說。
不過,年事逐漸已高的童水順,對代工這種不斷往勞動力成本低洼之地轉移的方式也逐漸有些疲憊。一方面不斷到新的地方設廠隱藏著這樣或那樣的市場風險,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當不停歇的“候鳥”。尤其是2014年越南發生的暴力搶砸事件,至今讓他想起來依然心有余悸,他的工廠正好是設在重災區的胡志明市工業區,雖然大多數工人都是當地人,但他還是第一時間打電話過去讓員工不要進行任何反抗。他的工廠沒有出現傷亡,盡管情況比許多在越南的臺資廠情況要好許多,但搶砸事件依然讓他受了不少損失。此外,越南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以及頻頻發生的罷工,也讓他對越南這一制鞋基地的前景不太看好,已在收縮越南工廠的規模,現在大約有1000多人,而高峰期時曾有3000多人。
童水順最看好的,還是中國大陸市場的商機,他認為到2025~2030年期間將有部分轉移出去的鞋企回流到中國大陸。因此,他更希望留在東莞不斷轉移升級,將其在這里的企業發展成總部,開拓自主品牌拓展內銷。他想試水O2O的模式,尋找制鞋業+互聯網的新路徑。(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揭秘:為何奢侈品大牌屢屢不合格?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