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信息技術】如果問即將過去的11月對中國服裝貢獻了什么,那就不得不說今年雙11各電商聯合創造的又一輪銷量神話,僅阿里集團11月12日凌晨確認,11·11購物狂歡節的支付寶總銷售額達到191億元,是去年的3倍多,天貓達成了132億元,淘寶則完成了59億元,其中,服裝品類的貢獻率極大。
幾年前還不被任何服裝品牌放在眼里的電子商務,現在已經成為各服裝品牌重要的銷售渠道,各B2C網站的崛起,產生出形形色色的銷售平臺,創品牌、消庫存、拓渠道、提銷量……無論品牌商或者服裝從業者打著什么主意,反正電商風起云涌地繼續開疆拓土,儼然成為服裝企業爭食的另一大市場。
“2007年就有很多人曾經預測過,到2015年整個互聯網的成交總額會超過一萬億元,但沒想到這個目標提前3年就完成。電子商務確實不容小覷。”淘寶網旗下雜志《賣家》的執行主編姚斌研究電子商務數據多年,他表示現在的電子商務優勝劣汰非常明顯,所有服裝品牌在進入電子商務平臺的初期,都是求生存階段,也就是要努力積累客戶源;其次是留客人,提升重復購買率;而到最后如果這些品牌真的有幸發展得很好,才能進行群體化運作。
而相比大眾類服裝品牌,消費受眾群體更為小眾的潮牌想進軍電子商務,則需要付出比其他品牌更多的努力。“潮牌在電子商務不太容易做起來,很多沒有深入研究的人可能都會以為潮牌在電子商務可以做得很好,但現在電子商務平臺上,普通款的競爭優勢已越來越弱。” 姚斌曾經調出過淘寶網上前兩年潮牌服飾銷售的相關數據,他發現很多潮牌表現得并不理想。“假設淘寶上只有100個服裝品牌,那么大部分都是大眾品牌,剩下的10個是設計師品牌,可能只有1個是潮牌,這就導致潮牌發展比設計師品牌更艱難,因為更小眾。所以一個潮牌要做起來,前期付出要比普通品牌的付出更多。” (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