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生產管理】近年來,隨著成本不斷上漲、出口政策的變化、以及歐美市場動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國內代工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受限,步履艱難。于是眾企業打起了吃自己的飯、掙自己的錢的旗號。要不要做品牌?怎么做品牌?便成了代工企業老板日思夜想的問題。由代工轉為創品牌、做銷售;從過去的精益生產壓縮成本盈利轉變為通過品牌創造價值。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所以,創品牌倘若理解不到位、準備不充分,很有可能導致接下來步步驚心。
企業的成功需要很多理由,然而失敗卻只要一個致命的失誤。由于在業內十幾年實戰經驗,筆者接觸過大大小小的企業老板,而代工企業老板便為典型的一類,他們在創品牌的過程中通常容易疏忽一些問題,犯一些低級錯誤。筆者將其注意事項總結為五戒,與廣大業內人士共勉。
一誡“想當然”
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過去30年,加工貿易迅猛發展,曾經連續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很多年輕有為的代工企業老板一個人拼天下,取得了今日的成就,在旁人眼中樹立了光輝的創業家形象。正因為曾經的輝煌,創業這個概念對他們來說已是囊中之物。不就區區一個品牌么?頗具雄心的老板在面臨要轉型的今天,絲毫不畏懼。
但凡事都有兩面。因為長期扎根在代工和外銷領域,自然對國內市場關注不夠,且運營重心主要都放在訂單獲取和生產管理上,無暇顧及去深刻理解品牌建設。從事代工貿易與創建品牌完全是兩種思維、不同套路,富士康生產再多蘋果手機也絕對做不出蘋果品牌。企業如果心態和觀念不改變,往往會錯誤估計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對面臨的困難估計不足,十有八九會鎩羽而歸。
二誡“眼太高”
很多做慣代工的企業在決定開創品牌時,決策的整個過程往往比較隨意,含有很大的感性成份,企業老板喜歡憑借自己的經驗指點江山,以自己過往的訂單思維來思考。對上游供應商、大客戶高度重視,卻對市場一線消費者的意見反應遲鈍;對自己固有的產品和生產能力看得很重,卻對動態變化的競爭狀況少有關注。加上員工隊伍習慣性的言聽計從,整個團隊和經營行為會陷入脫離市場的虛空狀態。
腦白金推廣初期,史玉柱曾經為了獲得真實有效的市場信息,曾親自探訪居民小區,與消費者耐心交流,送禮就送腦白金的廣告靈感也源于市場調查。所以說,企業老板既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又要有能落到實處的市場策略。
三誡“手太松”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代工企業老板由于之前對品牌的創建與管理沒有經驗和人才積累,一個人又無法全部攻下。通常會請來各路英豪在企業各個部門擔當要職。這些人要么擁有豐富的行業營銷經驗,要么熟悉該行業的市場渠道,非高薪聘請不可得。
依靠外力本沒錯。但有些企業老板出于為這些精英營造發揮空間著想,喜歡做甩手掌柜,美名其曰:無為而治。然而很多時候,品牌經營的成功,其實根源在于企業的最高決策者,。特別在初期,老板親自參與,對于企業的快速決策和航向把握是有好處的。因為職業經理人的真正實力還有待考證,他們也并不一定能夠充分理解老板的品牌大業。沒有章法的放權,“無為而治”往往會變成“無為而不治”。
四誡“心太硬”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實干精神名不虛傳,搞生產和開工廠都充分需要這一點。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一切都在悄然改變,大家都想逐步脫離“制造”這一標簽,邁向創造品牌的道路。品牌從某種角度來說,是“虛”的,消費者購買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感情寄托。所以代工企業老板需要從過去務實生產產品的模式中跳出來,學會虛實結合、營造虛而有力的情感氛圍,為你的產品或服務添枝加葉。
東莞糖果品牌徐福記很知名,尤其過年的時候很多家庭都要買,大家購買它的原因并不是它的口味有多超群,而是它代表著喜慶,代表著一種過年的氛圍,而這就是徐福記為消費者打造的精神需求。可見,廣大的代工老板們在保持務實這一優良傳統的同時,要調整傳統的投入產出計算方式,舍得在如何填充消費者的情感空缺上加大投入。
五誡“性太急”
代工企業在下了投入資源創品牌的決心時,往往會有一番豪情壯志。 一來給老板自己壯膽,二來可激勵團隊、凝聚人心。這本沒有錯,但在具體操作時,很多企業喜歡動不動就制定宏大發展目標,好象不立個類似“三年成為行業領導品牌”的目標都不好意思。
但事實上,品牌的成長發育有它的固有規律,需要一個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而創品牌對于很多代工企業來說不亞于重新創業,往往在資源、人才、策略上捉襟見拙。需要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經歷摔打磨練,才能讓品牌逐步走上良性成長軌道。太過急于追求成功,只會造成花錢沒章法,動作不連貫;一開始氣勢如虹,稍遇挫折就兵慌馬亂,美夢落空!
代工企業一旦做品牌,需要思考和改變的環節就大大增多,我們需要與時俱進、善于改變的心態,需要更多地泡市場,需要強有力的營銷團隊,需要更加感性的面對媒體、代理商、消費者,需要非一般的耐心和毅力……老板,你準備好了嗎?(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