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品牌管理】 幾乎每一個企業都在打造核心競爭力,可是為什么很多企業看似擁有競爭力,卻無法發揮市場競爭作用呢?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首席專家任立軍指出,所謂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也就是企業能夠左右市場競爭格局的核心優勢和能力差異,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核心優勢,二是能力差異,三是左右競爭格局。然而,市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市場情況千變萬化,企業必須能夠隨時審慎地選擇并創建新的核心競爭力,才不會被市場所淘汰,同時,市場也有其規律可言,只有抓住了市場營銷的基本規律,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找到核心“基因”,才是企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寶。
企業通用核心競爭力基因
所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基因,就是那種具有“遺傳”功能的基本單元,通常它是完全不變的,雖然,偶爾也會或多或少出現基因突變,但總體保持基本不變。通俗來說,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創造核心競爭力,企業可以通過具體營銷策略打造核心競爭力,企業可以通過壓縮成本創造核心競爭力,企業可以通過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創造核心競爭力,但是,這些因素中的無論哪一種,都有可能會出現巨大變數,使得企業在某一方面的競爭力消失。舉例來說,中國的很多企業通過成本領先在世界范圍內創造核心競爭力,然而,隨著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這樣的競爭力在世界范圍內逐漸縮小;再比如,技術創新成為很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手機行業為例,但隨著蘋果智能手機這一破壞性的技術創新的出現,導致很多老牌手機企業市場淪喪。
那么,什么才是永遠具有遺傳功能的核心競爭力基因呢?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首席專家任立軍認為,各個企業在這個方面存在不同,企業遺傳基因的突變,也會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使其核心競爭力基因全部改變,通常,我們總結出幾個重要因素,作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因,在世界五百強企業當中普遍存在。
戰略轉換能力
一個能夠成為百年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基因之首就是戰略轉換能力。所謂戰略轉換,就是企業時刻為可能存在的轉型升級做好戰略準備,能夠迅速對轉型升級做出戰略判斷和戰略執行。這在很多存世30年以上的企業當中表現的極為明顯,也有企業因為戰略轉換能力基因缺失而喪失市場機會。
正面案例,IBM,這是一家最具戰略轉換能力的企業,一百多年來,其進行了無數次的戰略轉換調整,幾乎每一次都牢牢地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作為曾經的PC機的老大,IBM在其PC機“尚能飯”的階段,就將其毅然出售給中國的聯想集團,使企業迅速轉型,避免了共同經歷PC機市場的殘酷競爭。
反面案例,柯達,這是一家缺少戰略轉換基因的企業,雖然其率先掌握了數碼技術,但卻因為戰略轉換能力較弱,而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企業走向衰落。與其說柯達敗給了數碼技術革命,倒不如說其敗給了戰略轉換基因,其實,柯達在數碼技術上并不落后,但卻無法快速實現戰略轉型,利用數碼技術為企業贏利。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加痛苦的“死亡”嗎?
趨勢追蹤能力
一個企業若缺少了趨勢洞察與追蹤能力,恐怕在某個時間段做得再好,也避免不了被時代所拋棄的命運。從某種角度來講,很多企業的現在就注定了它的未來。與戰略轉換能力相對照,前者屬于機制上的能力,后者屬于企業精神層面的能力。每一個企業都擁有企業文化,尤其是存世較長時間的企業,更是以其獨特的企業文化為驕傲。對于市場趨勢的洞察與追蹤,恰恰是很多著名企業的核心企業文化,它們從不固步自封唯我獨尊,眼睛永遠盯著市場,并努力從中發掘恰當的著眼點,作為企業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愿意為此付出前期市場探索成本。
目前,中國絕大多數企業缺少這個層面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往往以中短期利益為目標創建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極少為未來投入成本。
不管這些企業看到愿不愿意,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在此點名指出如下幾個相對熟悉的企業存在趨勢追蹤能力弱的問題,像著名飲料企業的娃哈哈集團、白酒當中的茅臺集團、糧油領域的中糧集團、乳制品領域的伊利集團等,都有可能成為市場趨勢之下的奠基者,要想成就百年企業,這些企業必須從現在開始快速打造起趨勢追蹤能力的企業基因。
產品極致能力
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判斷,未來市場上不會存在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或者服務,因為在現在的工業背景之下,只有好與差之分,制造合格產品將成為所有企業的一種習慣。這時,如果一個企業還在銷售合格的質量差的產品,恐怕就要被市場所淘汰,盡管你可能擁有價格優勢,也不會被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所接受。產品極致的概念將深入人心。企業的產品創造的核心理念是,極致+簡單。這里的極致不代表一成不變,它表示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節點,這個產品應該是最好的,同時,在下一個時間節點,它同樣可以迭代出下一個最好的。
試想,在不久的未來,哪個商家還能忍心看到一款彩電能夠賣兩年?哪一個家庭愿意把一款一成不變的彩電看上幾年的光景?于是,一款彩電可能只售賣半年的時間,同時,消費者購買之后,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對彩電的很多功能進行定時更新,保持其品質的“與時俱進”。無論是什么產品或者服務,如果你的產品已經保持10年沒有任何變化,恐怕危機馬上就要來了,如果你的產品是長期耐用消費品,如果不能在消費者使用當中帶來“與時俱進”的消費利益,恐怕就危險了。
有企業家說,我的企業是快消品,不過就是牛奶、果汁、白酒等產品,我怎么能夠保證我的產品擁有定期的產品極致能力呢?我的產品迭代如何做?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認為,如果乳制品企業不關注乳牛產乳品質的提升,就說明這家企業不具備產品極致能力,如果果汁企業還在用20年前的果樹產果制造果汁,也表明這家企業不具備產品極致能力,如果白酒企業任由水土地質變化帶來的釀酒用的糧食和水發生變化不管,也表明這家企業不具備產品極致能力。試想,如果果汁企業每年都在投入精力改變土地、水果品種和質量、制造工藝等,就可能每年迭代出更高品質的果汁,如果這樣的果汁上市,消費者能不瘋狂搶購?
市場導向機制
關注市場和關注消費者永遠是企業最為重要的基因。隨著市場營銷進入到營銷革命4.0時代,市場導向機制完全超越了其他任何導向機制,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民主氛圍已經逐漸形成,不是企業引入消費者創造價值,而是消費者主權要求參與到自己可能消費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價值創造中來,他們的需求和訴求正變得越來越明確,他們的消費主權正變得越來越清晰,他們的對于價值和體驗的追求越來越獨特,他們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對稱。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指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未來企業可能變成產品或者服務價值創造的組織者,消費者的參與程度將變得越來越廣泛,因為他們最終要消費這些價值。
過去,企業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和傳統數據收集方法,力求能夠透徹了解消費需求的變化,提供最符合消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如今,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成熟,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工具聯結起成熟的企業運營價值鏈,云計算和大數據正改變著傳統的信息收集和處理方法,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信息不對稱的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企業必須建立全新的市場導向機制,迎接營銷革命4.0時代的到來。
專家觀點
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首席專家任立軍指出,我們不知道這個商業世界具體要發生什么,但我們知道,進入到營銷革命4.0時代之后,企業創造核心競爭力的基因是什么,大勢所趨,已不可逆轉。我們為了發掘和評估企業核心競爭力基因,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這四大企業核心競爭力基因雖然存在進步,但100年來,卻從未曾真正做出改變,我們相信,互聯網商業時代的來臨,之四大基因同樣不可或缺,且賦予了它們以新的意義和內涵。(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