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質量興國”,這句話足以說明質量的重要。溫家寶總理說提高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任務。中國政府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是高度重視和負責的。
1.加強質量監督與質量管理是提高質量水平的必由之路
A.什么是質量監督與質量管理
質量監督可以分為企業內部的微觀質量監督和企業外部的宏觀質量監督。而企業外部的宏觀質量監督又可以分為“行政監督、行業監督、社會監督”三類,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政府部門實施的“行政監督”。
質量監督作用:技術保障作用;樹立產品信譽的作用;保證消費安全的作用;提高產品質量的作用;建立完善社會信用的作用。
質量管理是指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通過質量體系中的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來使其實現的所有管理職能的全部活動。
質量管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質量檢驗階段、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和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質量管理發展到全面質量管理,是質量管理工作的又一個大的進步,統計質量管理著重于應用統計方法控制生產過程質量,發揮預防性管理作用,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然而,產品質量的形成過程不僅與生產過程有關,還與其他許多過程、許多環節和因素相關聯,這不是單純依靠統計質量管理所能解決的。全面質量管理相對更加適應現代化大生產對質量管理整體性、綜合性的客觀要求,從過去限于局部性的管理進一步走向全面性、系統性的管理。
B.質量監督和質量管理體制的必要性
進入新世紀,我國的產品質量總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與經濟發展要求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品質量技術含量、質量水平低、產品檔次低;二是符合性質量低,不同產業之間發展不平衡,產業集中度低;三是假冒偽劣屢禁不止。許多產品檔次低、質量差、可靠性不高,部分企業質量保證能力較低,造成重大質量事故時有發生。解決質量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的質量監督,需要企業自身提高技術水平,加強質量管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是國務院統一管理和組織協調全國標準化、計量、質量監督工作,并對質量管理進行宏觀指導的職能部門。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用鐵腕抓質量”,并采取有力措施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管理,讓老百姓吃的放心、用的放心、行的放心、玩的放心。抓好質量問題,僅靠質檢部門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社會、企業和每個人的參與,尤其要提高社會各界和企業的質量意識。
2.入世十年我國質量監督與質量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飛速發展,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入世后如何實施有效的質量監督和管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進入國際經濟舞臺的第一步,此后我國的經濟將更大程度地融入世界經濟。如果說改革開放推開了中國走向世界的大門,那么,中國入世則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質量意識的覺醒,加速了我國產品質量提升的步伐。我國與先進國家在產業鏈分工、標準、質量管理、生產技術、品牌等方面有很大差距。我們的企業、資源、資金、技術、質量與市場乃至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工作,也都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圍繞質量監督和管理工作,還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對世界貿易組織的認識存在差距。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內部人員素質、服務質量、創新意識參差不齊,需要進一步提高,業務技術骨干的后備力量不足。大部分企業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沒有緊迫感,處于觀望狀態,更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
貿易中使用的有關標準、技術法規搜集困難。社會各界對商品出口應遵循的綠色法規和標準知之不多。信息不靈,產品出口需要進行的符合性評定程度不清。
許多企業基礎管理比較薄弱,尤其是標準管理工作急需加強。一些企業產品標準水平低或不按標準組織生產,檢測手段落后,基礎計量器具量值傳遞無法保證。
質量技術監督與企業聯系協作不夠。質量技術監督技術機構與企業間的聯系緊密程度弱,企業的技術改進、改造和開發,很少向我們咨詢聯系;技術機構設備陳舊,所承擔的檢測項目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
在綜合質量監督管理中倚重于行政執法,缺少對各國技術壁壘等技術法規、標準和質量、計量、標準化、安全監察與經濟運行機制的深入研究,未充分發揮標準、計量兩大基礎工作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幾乎所有的出口商品都面臨貿易技術壁壘的限制,受限制的品種越來越多,設置貿易壁壘的國家和地區也逐步增多。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制定相應對策,沖破貿易技術壁壘的限制,使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3.今后將怎樣實施有效的質量監督和質量管理。
入世后,國際上要求嚴格甚至苛刻的標準和技術性措施確實對出口造成了阻礙,產生了不少摩擦,但也同時倒逼我們產品質量與國際接軌。這個倒逼機制,無論對質量管理、標準提升,還是監管理念、手段,都形成了長期的良性的推動。我們要學習和研究入世有關規則,研究制訂和實施我國的技術法規、標準和符合性評定程序,設置相應的技術壁壘,保護民族工業和我國市場。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來實施有效的質量技術監督和質量管理。
組織質量技術監督內部人員和企業決策者,學習WTO/TBT的有關知識,提高認識,減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使企業的經營決策能根據環境變化的特點和本身條件作出戰略調整,以創新性的戰略,指導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
建立現代化的質量技術監督信息服務網絡。大幅提高國際標準采用率,確定了“市場引導、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分類指導、國際接軌”的采標工作方針,加快采標工作步伐。瞄準世界標準化發展的動向,建立縱向和橫向的信息網,廣開情報來源,形成標準信息情報有償服務。相互協作、相互交流,以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為依托,開展形式多樣的咨詢活動。
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抓好標準化與計量工作,沖破貿易技術壁壘。通過引用高水平的標準和有效的計量檢測手段,采取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方式,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有粗放的勞動密集型向集約的技術密集型轉化,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地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加強質量監督技術機構檢測能力建設,完善實驗室認證。集中資金,建立高水平的檢測中心,解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開展委托檢測,提高產品質量,逐步實現委托檢驗和強制檢驗結合的產品質量監督制度。還擔任仲裁檢驗、計量檢定、標準制定的任務。形成質檢部門“憑技術執法,靠數據說話”的突出特征。
5進一步完善質量體系和產品質量等認證工作。鼓勵企業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建立管理體系,實施認證和標準化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申報“名優產品”、“原產地域保護”和“政府質量獎”,推進名牌戰略。向先進的國外質量認證邁進,特別關注環保、安全技術等方面的強制認證。
強化質量技術監督管理的力度,根除“假冒偽劣”,保護民族工業產品,形成一整套嚴格的產業和產品保護法律程序、標準和方法,充分運用認證、檢驗程序,有目的地進行保護。大力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加強企業執行標準情況的監督檢查,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認真研究世界貿易組織有關條款,在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內部培養一大批熟悉WTO、TBT的專門人才,應對入世的挑戰,充分發揮作用,以適應現代社會對外貿易的需要,更好地幫助企業完善經營管理,完善技術法規,完善標準和產品質量認證制度,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技術壁壘,參與世界貿易競爭。加大質量、計量、標準化和特種設備啊安全的服務性管理工作力度,使可能出現的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實現質量體系認證的目的,使企業質量管理、資源利用、加工工藝、產品成本、產品質量和環境保護都處于最優化程序。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企業已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產品質量的提高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質量監督,但最終還決定于企業質量管理的內因。因此推廣全面質量管理成為企業行為。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21世紀的競爭必將是質量的競爭,大力推行和強化全面質量管理是迎接新世紀挑戰的強有力武器。產品質量的提升,成為“中國制造”行銷全球的關鍵基礎。世貿組織總干事帕卡爾·拉米說:沒有中國的世貿組織,無法擔負“世界”之盛名。只有結合我國國情和企業的實際情況,探索中國式的全面質量管理發展之路,才是迎接新世紀的明智抉擇。全面質量管理提高了國民的質量意識,使大多數企業的質量管理發生了質的飛躍,提高了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質量是發展國內和國際貿易的根本前提。質量工作是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質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是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也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每個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要形成一個全體人民都關心質量的社會風氣,增強全民族的質量意識,這樣才能把我國的質量監督和質量管理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建設質量強國,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同時也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共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