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營銷診所】“經營起一個品牌千辛萬苦,但身敗名裂只在一夜之間。”每每看到其他企業的負面消息時,泉州某食品企業老板總是深有感觸。輿情時代,危機公關不可避免。日前,國內著名公共關系行業專家陳向陽、中國公關區域聯盟2012年度主席馮杰先生低調來到泉州,在軟眾公關公司里與泉州多家傳統企業代表聚首,暢談如何化危為機,如何正視新經濟時代里的公關作用。
品牌必學“危機公關”
“在去年的眾多企業危機事件里,泉州品牌也是偶有出現。”知名營銷專家、國際品牌管理機構授權品牌管理師蘇靜說,隨著越來越多的泉州企業邁入資本市場,在日益公開、透明的信息時代里,危機公關成為企業必修課。
與會的傳統企業代表再三表示,危機公關不是公關服務的全部,卻是對企業短期聲譽、銷售影響最大的一個環節。
“在信息爆炸時代里,一條消息的生命周期有一周左右。”陳向陽說,例如“晉江一些運動品牌庫存可賣三年”的輿情,因為沒有存在明顯的惡意抹黑等成因,如果企業盲目跟進,只會令這則消息本身的負面作用進一步放大,造成二次傳播。聰明的做法是借此機會有針對性地發布企業的正面消息,將企業讓利優惠的信息借道發布,這樣不但可以助力企業“特賣”,而且不會增加更多的負面能量。實踐證明,泉州相關企業的應對方式還是較為謹慎和理性的。
“一般情況下,一旦出現了單家企業的負面消息,肯定要馬上啟動危機處理機制,首先要明確來源,視其是否存在抹黑之嫌,若是惡意誹謗,便要第一時間在權威渠道發布澄清報道。若是發布消息的信息存在誤讀的話,可第一時間聯系發布源,溝通之后直接就誤讀之處加以澄清。當然這只是泛泛而談,具體企業需要具體分析,具體事件也需要個性化解決。”陳向陽說。
企業缺乏“合身”服務
“企業確實需要公關公司,有趣的是真的理解‘公關’含意的卻少之又少。很多企業沒有專屬的公關顧問職務,大多數是營銷總監或品牌總監,甚至是董事長助理兼職。”蘇靜說,此前她曾經服務過多家實體企業,泉企對于公關的理解還十分狹隘,只覺得公關就是打廣告,就是和媒體搞好關系就行了。
“確實如此,大多數企業尋找公關公司服務還是以銷售為目的。”軟眾公關總裁汪廣英說,短期的投入期待明顯的回報,這是多數泉州企業對于公關公司的要求。這樣的期待本身沒有錯,但是實際上公關服務不但是一種被動接受的任務,還應該具有主動的策劃與引領作用。
陳向陽表示,國內公關事業起步不到30年,泉州當地的公關事業起步可能就更晚了,這與實體經濟相比是滯后的。很多企業不缺公關服務,缺的是“合身”的服務,缺的是真能治百病的“良藥”。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企業看不到效益自然也就不會愿意投入。(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