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戰略管理】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這種杠桿原理應用于資源整合的核心內涵就是:用更少,得更多。
在美國商界,有這樣一個管理寓言故事:
一位企業家來到美國鄉下,對一個老漢說要把他唯一的、相依為命的兒子帶到城里去工作,并允諾在城里給他找個對象,結果都遭到了老人的斷然拒絕,但當來人向老漢承諾他未來的兒媳婦是洛克菲勒的女兒時,老人被打動了。接著這個人找到了美國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要給她的女兒介紹對象,洛克菲勒當即要趕他走,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女兒找的對象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可以嗎?”洛克菲勒最終同意了。最后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總裁,叫他馬上任命一個副總裁,這位總裁搖頭說:“不可能,這里這么多副總裁,我為什么還要任命一個副總裁呢,而且必須馬上?”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個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嗎?”總裁先生當然同意了。
這顯然只能是一個故事,但這則故事卻揭示了一個做企業的道理:即企業家本身可以用微不足道的付出,而主要通過整合其它社會資源來達成一系列目標。文中那位游走于各方之間的整合高人,其杰出的整合力確實超乎想象,其手法堪稱配置資源的最佳方式,值得我們當代企業家借鑒。
事實上,許多成功企業,都是具有借乘萬物勢力的巧善功夫的。落戶南京的“小菜一碟”就是一例。“小菜一碟”原是形容人們對某件事情有充分把握、完全不在話下的一句俗語,卻被聰明的安徽農民胡小平當作佐餐小菜的系列產品和服務的商標加以注冊。
【案例】
胡小平原本在農貿市場做點黃瓜、榨菜之類的小菜銷售生意,后來得到蘇果超市的銷售網絡把生意做大了,于是他開始發展小菜的定牌加工,再把產品打進蘇果超市的網絡,然后利用這個銷售網絡又和全國各地的小菜生產企業進行談判,把全國200多種地方特色小菜匯聚在“小菜一碟”的品牌之下;在充分整合上游產品資源的基礎上,胡小平又展開了和下游各大銷售巨頭的談判,使“小菜一碟”產品成功走進家樂福、麥德龍、易初蓮花、華聯等國際國內大型連鎖超市。就是在這樣對上、下游企業的不斷整合中,形成了買、賣小菜都找“小菜一碟”的狀況,“小菜一碟”由此變成了中國小菜的交易平臺,獲得了迅速成長,上、中、下游企業也實現了多方共贏。
透過“小菜一碟”的成長模式,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外部競爭環境日趨復雜、內部管理日漸細化的形勢下,企業只有通過將產業經營提升為產業鏈經營,培育以整合資源為基礎的核心競爭力,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在商業領域,諸如Dell、沃爾瑪們越戰越強,毫無疲憊跡象,反而是老牌的IBM、Intel等核心技術領袖們愈發感到外戰不利,處處被動。這當然不是否定新技術、新產品的價值,而是表明,在此之外,已經冉冉升起了一個新的核心競爭力:資源整合力。
長期以來,我們的企業已經習慣了“求人不如求己”,眼光所及之處也不過是自己能夠掌控的“一畝三分地”,對這塊土地,他們是“能刨多深已刨多深”;而對身外的“肥沃良田”,卻視而不見,這實在是缺少軟實力的體現。給別人他所想要的,他就會給你想要的。由此不得不說,借力整合也是核心競爭力。
總之,借力經營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文化。在今天擴大對外開放的中國,幾乎每個企業都尋求對外借力,但不同的企業,選擇的借力對象、借力內容是各不相同的,與借力對方的密切程度有很大的差別,處理各種關系的態度與方法也大相徑庭。這正是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特色的表現。(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