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出口再現較大跌幅 政策暖風難抵 金融危機 寒流
據寧波 海關 統計,1-5月份寧波口岸出口紡織服裝(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和服裝及衣著附件)59.6億美元,同比(下同)下降6.1%。其中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制品36.3億美元,下降11.1%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23.3億美元,增長3%。其出口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5月份出口再現較大跌幅。自今年3月份開始出口止跌回升,出口額為11.8億美元,環比2月份增長1.1倍,同比增長12.6%4月份出口繼續攀升,出口額為14億美元,環比3月份增長18.3%,同比增長1.2%,5月份出口大幅下跌,出口額為12.7億美元,環比下降9.1%,同比下降10.3%。
二、一般貿易出口占主導地位。1-5月份,寧波口岸一般貿易方式項下出口紡織服裝54.3億美元,下降3.7%,占出口總額的91.1%同期,加工貿易方式項下出口5.1億美元,下降26.9%,占出口總額的8.6%。
三、私營企業為出口主力軍。1-5月份,寧波口岸私營企業出口紡織服裝34.6億美元,增長6.5%,占出口總額的58.1%。同期,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4.7億美元,下降14.5%國有企業出口6.3億美元,下降23%。
四、歐盟、美國和阿聯酋為前3大出口市場。1-5月份,寧波口岸對歐盟出口紡織服裝14.9億美元,下降0.3%,仍然占據第1大出口市場地位對美國出口5.2億美元,增長6.7%對阿聯酋出口4.8億美元,下降5.9%三者合計出口24.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1.8%。
寧波口岸紡織服裝出口在3、4月份出現回暖主要是由于政策暖風助力產業脫困:
一是 出口退稅 率不斷上調改善企業盈利水平。為應對 金融危機 的影響,促進紡織業的健康發展,國家在2008年兩次上調紡織服裝 出口退稅 率至14%,累計上調3個百分點2009年又兩次上調紡織服裝 出口退稅 率至16%,累計上調2個百分點。國家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不但極大提升了紡織業發展的信心,還加速了正處于產業低迷期的紡織業早日走出困境。
二是企業資金占壓有所緩解。國家已明確暫停執行加工貿易限制類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這一政策預計在2009年可解放紡織企業資金約60億元,改善其資金周轉困難的現狀。2009年1月1日起,修訂后的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開始實施。調整后的方案,將大大降低紡織企業購進設備的成本,同時增加可抵扣增值稅的規模。增值稅改革效應將逐步顯現,2009年紡織行業在購進新裝備時可節約成本60億元,可增加可抵扣增值稅120億元。
三是部分企業苦練內功,轉“危”為“機”。一些龍頭企業由于在金融風暴來臨之前練好了應對危機的各種內功,在危機中不僅站穩了腳跟,還進入了一個快速、超常的發展“機遇期”,因此由于行業總體上不景氣,導致用工減少,而他們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得到緩解,有的甚至著手儲備、培養人才。此外,原材料價格企穩,紡織設備價格跌至谷底,使技術改造進入最佳時期。由于原油、煤炭、鋼材等價格回落企穩,原材料價格低位運行,紡織設備價格下跌。在此情形下,也正是從國外購置大型設備、擴大再生產和技術改造的大好時機。
然而,盡管3、4月份紡織品出口有所回暖,但是 金融危機 寒流依然寒氣逼人,目前的紡織服裝行業仍然存在下列問題:
一、傳統的海外紡織消費市場難以啟動,貿易壁壘抬頭,人民幣升值壓縮利潤空間,致使不少紡織企業仍然處境艱難。提高出口退稅率的政策只是讓出口企業有了更大的降價空間,并不能直接創造外部市場需求。況且我國大部分紡織服裝產品附加值較低,出口企業議價能力差,目前出口退稅上調收益不可能全部由出口企業獲得。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海外采購商以出口退稅率上調為借口競相壓價,使國家增加的出口退稅利益旁落。今年前2個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訂單價格下降20%以上近期閉幕的 廣交會 中,在我國企業已下調報價的基礎上,外商仍大幅“砍價”,不僅壓縮了企業本已微薄的利潤空間,而且使國家退稅政策利益旁落。
二、企業對政策依賴心理有所加深,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深化,國際形勢還未見底。在外需沒能改觀的前提下,許多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的企業把大多數希望寄托在退稅率上升、人民幣貶值、內需拉動和四萬億投資拉動等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對政策的依賴心理有加深趨勢。
為此 海關 建議:一是政府部門應著力引導出口型紡織企業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提升科技含量和品牌貢獻率,加強產品創意內涵。二是加強紡織行業整合,培養一批有競爭性的企業,合理安排生產和出口、內銷計劃,理性把握出口節奏,防止引發產能過剩。三是引導企業積極穩妥開拓新興市場,尋找金融危機“避風港”,適當將出口市場適度轉移到中東、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四是鼓勵紡織服裝龍頭企業帶動國內的紡織企業抱團在海外建立工廠,建立海外紡織業產業鏈。此舉不僅可以解決土地和勞動力的緊缺問題,打開潛力巨大的新市場,改變紡織業利潤率低下的局面,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最大程度地化解 國際貿易 摩擦和各種貿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