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向洋看世界
――我省食品農產品出口紀事
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中蹣跚前行的河南外貿,在艱難求索復蘇之路。
食品農產品出口如一道亮麗的風景,溫暖了我們的視線。從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傳來好消息,2009年全省食品農產品創造歷史新高,達到6.69億美元,同比增長34.67%。
風雨中走過,風暴中挺立,沐浴出一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豫牌農產品出口方陣,成為河南農業國際化的先行軍和帶動者。
2009年,對于傾慕中原特色名吃“河南燴面”的海內外朋友來說,是一個圓夢之年。鄭州國華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450箱、3.7噸河南燴面,經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合格,首次走出國門。此次出口的“河南燴面”只需像方便面一樣用開水沖泡并佐入味料,幾分鐘后一碗香噴噴的燴面就“烹飪”成功了。
“中國第一寬面”的首次出口,為河南燴面由地方名吃成為國際名吃創造了契機。
這是我省食品農產品出口喜訊頻傳的一年。
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檢驗放行供港活豬36萬頭、7901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0%、71%,供港活畜總量躍居全國第一位。過去十年間,河南累計向香港市場安全供應活豬250多萬頭,活牛5萬多頭,確保了香港民眾餐桌安全,直接創匯約5億美元。出口豬肉及其制品252批、12015噸、貨值4207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479%、247%、123%。出口禽肉及其制品1211批、15615噸、貨值4354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2%、30.3%、18%。
鶴壁雞肉、雙匯豬肉、西平小龍蝦、少林素餅、開封西瓜、安陽餅干、華英鴨肉、信陽水產、南陽香菇……,眾多的河南特色農產品食品俏銷國際市場,彰顯了“豫”牌農產品的良好形象。與此同時,河南農產品食品國際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鶴壁雞肉是日本日冷和伊藤火腿等大型公司競相經營的食品品種、西平小龍蝦是我國唯一一個在美國享有“零關稅”的水產品,華英鴨肉熟食占據日本、韓國市場的80%和90%,紫云英種子壟斷了韓國、日本市場……。
以良好市場信譽、過硬產品質量,河南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全面提升,訂單應接不暇,價格不斷攀升。
在外部需求驟然減少、外貿出口急速下滑、綠色貿易壁壘層出不窮的嚴峻形勢下,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又如何能越過激流險灘,峰回路轉,呈現一枝獨秀的局面?
揣著這些問題,記者深入中原大地,入田間、進廠房、訪企業,一路聆聽和尋覓河南農產品食品出口的鏗鏘足音。
對外開放是拓展農業發展空間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動河南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2003年以來,黨中央連續出臺的一號文件中,把促進食品農產品出口擺在了重要位置,主要基于食品農產品出口在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河南作為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畜牧業大省,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條件得天獨厚,意義非同尋常。
河南農業一直在摸索現代化之路。幾任省委、省政府班子篳路藍縷,確立了由中國糧倉到國人廚房,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餐桌的“三步走”戰略。
它成為河南農業現代化建設時空的歷史坐標,是凝聚和激勵全省人民奮勇前進的響亮號角,是實現河南在中部率先崛起的壯美藍圖。
“在河南邁向世界餐桌的征程中,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必須把促進食品農產品擴大出口作為重中之重,舉全局之力,充分發揮政策、信息、技術等優勢,突破和跨越國外技術壁壘,促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推動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實現在‘高門檻’下的持續增長!焙幽铣鋈刖硻z驗檢疫局局長袁長祥告訴記者。
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一個駐守口岸垂直管理的涉外經濟把關和服務部門,隨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全面高筑、國際食品安全事件的頻頻發生,被推至促進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的最前沿。
圍繞河南省委戰略部署,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充分發揮檢驗檢疫優勢和作用,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全面加大了對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2009年以來,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領導班子成員風塵仆仆,分赴18個省轄市,各分支機構、處室負責同志深入158個縣市區,調查研究、摸清食品農產品出口現狀,有的放矢開展幫扶活動。創造性地啟動了促進河南外向型經濟發展“培育一批潛力企業,扶持一批規模企業,提升一批優勢企業”工程,并以其為全年工作主線,在肉類加工、脫水蔬菜、果汁、調味品、食品添加劑等方面培育一批食品出口龍頭企業,指導企業研發精深加工新產品,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
由于未獲得出口衛生注冊和國外注冊等食品農產品出口“通行證”,越來越多具備出口潛力企業只能望眼向洋空感嘆。為此,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緊盯發達國家最新要求,主動上門服務,在企業新建、擴建、改建生產車間前,加強設計指導,以高標準、高起點與國際接軌。目前,該局推薦我省獲得國內出口衛生注冊企業達到了322家,比2003年增加210家。獲得國外衛生注冊企業65家,位居中西部省份前列,有效突破了出口的“瓶頸”。
加大食品農產品出口檢驗檢疫優惠政策宣講。幫助食品農產品出口企業享受進口國關稅優惠。2003年以來,利用普惠制原產地證和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為我省農產品企業減免關稅4億美元。推薦53個食品農產品獲得原產地標記保護,保護數量在全國位居第二。全面落實國家出口農產品減免檢驗檢疫費用政策,從2003年以來,累計為農產品企業減免檢驗檢疫費1354萬元人民幣。
在協作機制上下功夫。與信陽、商丘、南陽、新鄉、漯河等重點出口食品農產品地市建立了聯席會議工作機制,確保出口食品農產品的最新政策、法規、信息等在最快的時間傳達到基層一線和廣大進出口企業。
把檢驗檢疫的服務延伸至出口現場。在我省香菇出口基地西峽設立了檢驗檢疫辦事處,有效解決西峽香菇及時完成 報檢 、檢驗檢疫、檢測、出證、監裝發運等各個環節需要,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做好經常性的加工生產質量監管工作,更好地落實抓源頭機制,實現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和香菇標準化的各項要求。
創新檢驗監管模式,促進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在對出口產品進行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對出口食品農產品的分類管理,加強與沿?诎兜穆撓担瑸楹幽鲜称忿r產品出口開辟綠色通道。新的監管模式使河南出口禽肉的“三架馬車”---大用集團、永達集團和華英集團節約檢測費用90多萬元、新增訂單1200多萬元。針對思念集團速凍食品出口采取特殊放行模式,減少中間環節成本和增加退稅收入給企業帶來直接效益800余萬元。
食品農產品出口是一條很長的產業鏈,每1萬美元食品農產品出口,能直接和間接創造近20個就業機會,蔬菜出口則多達30多個就業崗位。按照2009年我省出口食品農產品6.69億美元計算,至少可以解決130萬人左右的就業,而這些就業絕大部分解決的農村人口就業。食品農產品的出口帶動了農村種養殖、飼料加工、包裝、農獸藥生產、運輸等產業化的發展,促進了農產品增值和農民增收,成為拉動河南經濟發展和農村進步的重要力量。
國際市場的“倒逼”機制,逼出了河南檢驗檢疫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措施,逼出了河南農產品食品企業的鳳凰涅盤,逼出了河南農業調結構、提質量、促增長的鏗鏘步伐
當前,許多貿易大國和地區特別是針對中國出口食品農產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日趨加強,項目之多、范圍之廣、頻率之高、措施之細、標準之嚴、力度之大,可謂登峰造極、前所未聞。
在目前我國相對比較落后的農業生產力水平和防御體系不健全的大環境下,把食品農產品銷往生產力水平較高、對食品安全要求苛刻的歐盟、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食品農產品面臨“重重壁壘”。
“綠色壁壘”,已成為橫亙在中國農產品出口企業面前一道障礙,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
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丁美蘭告訴記者,技術貿易壁壘既是障礙,也是機遇和挑戰。知難而退,將意味著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繼續在低水平、低檔次的管理和生產模式的邊緣重復和徘徊。迎難而上,可能是企業實現成功轉型,走上質量化、集約化之路的重大契機,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有望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出口產生的強制力量,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稱之為“倒逼機制”。通過突破和跨越國際市場技術性貿易壁壘,河南農業國際化邁出鏗鏘步伐。
從源頭確保出口食品農產品原料潔凈。確定建設河南省首批30家出口食品農產品示范區。與南陽市、三門峽市、夏邑縣、等市縣政府聯合開展了香菇、果品、食用菌出口區域化管理,創新區內檢驗檢疫模式,提升監管效率,明確政府、部門和企業三者的責任,共同做好區域內出口產品的綜合管理工作,確保出口安全。如對38家食用菌企業、5.8萬畝香菇基地實施了檢驗檢疫備案,與地方政府聯合建立了農業化學投入品產、供、銷、用全過程管理和有效控制機制,推動南陽香菇出口4347噸、貨值611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9.6%和125.2%,再創歷史新高。
提高自己的技術標準,是正面跨越壁壘的辦法。由于不同產品、不同國家的技術壁壘不同,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以規避壁壘,是河南農產品出口得以實現高增長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及時、科學、準確向企業介紹進口國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并且推薦河南永達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15家河南重點進出口企業參與WTO/TBT/SPS評議及研究工作,使企業不斷適應國際市場的風云變幻,有效跨越國外技術壁壘,提升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帶動行業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加強技術保障體系建設。加強與科技廳、中國檢科院等權威部門和機構的技術交流與合作。聘請鄭州大學吳養潔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龐國芳院士為技術顧問。該局國家級農獸殘重點實驗室在中西部率先通過總局考核驗收。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順利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評審。認可范圍擴大到68大類、363個檢測項目,新增項目124個,實現了綜合檢測實力跨越提升,為突破和跨越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盤點2009,有個數字讓我們格外欣喜,在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中,深加工食品出口達到3.32億美元,同比增長41.77%。
就在不久前,河南農產品出口總體上還處于國際農產品貿易的低端層面。原材料、半成品出口占據著大部分比例。今天,深加工食品已近半壁江山。
由原料、半成品出口向精深加工產品轉變,產品由生變熟,由熟變精深加工,由冷凍向保鮮、調理食品轉變。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與出口企業一道,全面提升河南食品農產品應對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出口呈現出“質優價高”的良好態勢。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永達食業董事長馮永山說,“我們只有在危機中戰勝困難,在危機中抓住機遇,在危機中加快發展,才能借助危機迅速提升,促進企業做強做大”。2009年,永達加大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先后研發出碳烤、油炸、清蒸、裹粉四大系列131個產品。2009年以來,先后有30多家海外客戶530多人次到永達公司考察、試制產品,簽訂訂單。其中,5家國外大型食品連鎖銷售珠式會社的社長更是親自到訪,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河南永達食業集團從全行業對日出口排名20多名一舉挺進前三強。2009年,出口雞肉產品7000余噸,成為引人注目的行業黑馬。
“提高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是實現農業強省戰略非常重要一環,是我省外向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我省食品農產品整體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是出口企業提高效益的基礎,是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條件,促進實現外貿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前提。”袁長祥如是說。
龍頭企業的發展高速度、管理高水平、產品高附加值,示范帶動其它出口食品農產品企業自覺加強質量管理,優化產品結構,推動出口食品農產品產業結構由數量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種植帶動、企業帶動、行業帶動,出口的帶動傳導作用,令人振奮。目前,河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肉類生產加工基地、供港澳農產品種養殖基地、出口果汁生產加工基地、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基地、調味品生產基地、花生出口生產基地等。出口企業建設高標準生產基地,加強質量自檢自控體系建設,出口產品高質量、高附加值的典型經驗做法,推進了全省農業標準化水平、農產品加工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廣大人民群眾日常所用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整體提高,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3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河南省政府在鄭州簽署了《關于促進河南重點農產品出口合作備忘錄》,開啟了省部攜手推動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的新篇章。
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和時任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幾年來,國家質檢總局在雙方合作上加強指導,通過政策、標準、法規、信息、科研、技術等多種途徑支持我省特色食品農產品出口,并根據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些保障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辦法。在這一機制推動下,我省農產品出口大市都與當地檢驗檢疫部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省里相應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長為組長,檢驗檢疫、商務、農業、畜牧等部門共同參加的農產品出口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制定了《河南省農產品出口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了促進食品農產品出口的聯動合作機制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檢驗檢疫、農業、畜牧、商務等部門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及時把握出口動態,分析存在問題,研究工作措施,形成了合力推動食品農產品出口的良好局面。
國家質檢總局給予河南一系列傾斜和支持:
――批準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一類航空口岸獲得進境水果指定口岸資格,成為我國中部地區第一個獲得進境水果指定口岸資格的國際航空口岸,為促進鄭州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和我省 國際貿易 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批準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一類航空口岸為進口植物種苗指定口岸,允許和我國政府簽訂植物產品進口協議的國家和地區的植物產品從鄭州航空口岸進口。
――推薦更多河南農產品出口企業獲得對外注冊,以實現河南農產品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和出口產品的多樣化。將河南重點農產品納入對歐、美等高端市場及新興市場出口省區,打開出口大門。
――圍繞河南重點出口農產品,加強指導、規劃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檢測體系建設。
――發揮質檢系統的綜合優勢,提供信息、技術、設備、人員等方面的服務,推動在三門峽等出口重點地市設立檢驗檢疫分支機構,為河南重點出口企業開辟“綠色通道”,支持更多的河南產品獲得原產地標記保護,指導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工作,幫助出口加工企業建立企業標準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河南農業標準化和重點農產品整體安全衛生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
河南省政府把推動食品農產品出口擺在了重要議事日程:
――在河南省委八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上,郭庚茂省長在工作報告中強調指出:“落實我省與國家質檢總局簽訂的重點農產品出口合作備忘錄,幫助企業開展國際認證,擴大農產品出口”。
――河南省人民政府2004年安排500萬元設備專項資金支持檢驗檢疫實驗室建設。同時河南省財政從2004年起每年給河南檢驗檢局50萬元經費,用于河南食品農產品企業申請國外衛生注冊等事項。
……
省部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2009年12月25日,國家質檢總局與河南省政府在鄭州召開促進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聯席會議暨推進河南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會議。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宋璇濤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國家質檢總局有關司(廳、局)負責人、河南省促進食品農產品出口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所在縣(市、區)政府和企業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總結了國家質檢總局、河南省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以來的工作情況,研究提出了進一步加強部省合作,加大對河南“三農”支持力度,大力推進河南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促進河南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對策。會議介紹了山東省加強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和做法,確定了河南首批30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名單。蒲長城副局長和宋璇濤副省長分別代表國家質檢總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關于促進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聯席會議暨推進河南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會議紀要》上簽字。
會議明確了國家質檢總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應加強的重點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要加強的重點工作:大力推動河南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程;大力支持河南出口食品農產品大通關建設;加強河南檢驗檢疫實驗室能力建設;促進河南食品農產品生產企業獲得國外注冊和對外合作與交流;強化對河南出口食品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指導河南健全完善食品生產許可和退出、產品追溯和召回等制度。
河南省政府要加強的重點工作:研究制訂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的總體發展規劃;大力推動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程;加大對食品農產品出口企業及基地政策扶持力度;強化檢驗檢疫人員對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指導;加大河南食品農產品科研和實驗室建設扶持力度;督促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完善食品生產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制度,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實踐證明,國家質檢總局和河南省政府建立的聯席會議制度是一種科學有效、積極務實的工作機制。依靠這一機制,河南有效應對和妥善解決了各種突發事件,逐步建立了促進食品農產品出口的長效機制。
不斷破解發展中難題,不斷尋覓推動食品農產品出口持續健康出口的新思路、新途徑,依托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優勢,河南食品農產品出口明天更美好
雖然河南省創匯農業在近幾年得到較快發展,但在全國范圍來看,河南省還是農產品出口小省,創匯農業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河南是全國第一勞動力資源大省,第一產糧大省,也是食品工業大省、畜牧業大省和全國油料、煙葉等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大省。糧食產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果蔬產量居全國第二位,肉類產量居全國第三位,奶類產量居全國第四位。一方面是農業大省,另一方面卻是農產品出口小省,這種強烈反差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河南地處中原,不沿邊、不靠海,對外開放意識不足,農業生產標準不高,是導致河南省創匯農業發展緩慢的“根子”。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許多干部和農民創匯農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種落后意識在思想深處影響了河南省創匯農業的發展。目前,我省各地對促進食品農產品出口的重要意義認識不一致,調查顯示目前全省仍有不少縣(區)食品農產品出口極少甚至為空白。
對出口食品農產品的政策扶持力度需進一步加強。近年來山東省政府出臺了促進出口及加強出口產品質量,加強推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相關意見》,通過財政專項資金等扶持農產品出口。我省食品農產品出口總量仍較小,占外貿比例低。2008年全國食品農產品出口金額366億美元。我省出口占全國的1.36%,占河南外貿出口的4.6%。山東2008年出口食品農產品137.4億美元,占全國的1/3,占山東外貿出口的1/4。
我省食品農產品出口與我省經濟及外貿的快速發展不同步。2008年我省國內生產總值比2002年增加198%,外貿出口增加498%,但食品農產品出口增加108%,食品農產品的出口相對滯后。
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質量監督檢測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在基地建設、產品生產等環節沒有標準、或標準落后。大部分企業自控檢測能力低,特別是初級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自己的產品不能開展有效檢測。
對此,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給出了建議:
――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擴大食品農產品出口的戰略意義。要從推進河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長遠目標出發,把加快食品農產品出口擺上更加重要的議事日程,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競爭意識、機遇意識和跨越式發展意識,自我加壓,推動河南省農產品出口在新形勢下實現新發展。
――研究制訂河南省出口食品農產品的總體發展規劃。政府牽頭,各職能部門參與,制定河南出口食品農產品的總體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職能、措施等。
――進一步完善機制,明確目標,落實責任。抓住新的《食品安全法》將要實施的契機,進一步明確出口食品農產品涉及的檢驗檢疫、農業、畜牧、質監、商務、 海關 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各級地方政府負總責,各相關管理部門分頭負責。把促進食品農產品出口納入有關地方政府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責任目標和干部政績考核內容,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對食品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在企業基地建設、土地使用、綠色通道、稅收等方面制定鼓勵性措施。借鑒外省成功經驗,在促進特色、高附加值食品農產品出口的政策支持和補貼上做文章。譬如:山東省建立的出口農產品安全風險基金、各地設立財政專項資金,支持食品農產品加工出口龍頭企業發展、大力開展區域化管理等。陜西省政府抽出專項資金扶持果汁出口、湖北省用財政專項資金補貼食品農產品出口檢測等。
――增加衛生注冊登記企業數量,特別是對國外推薦注冊工作力度。加大“河南省國外注冊認證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力度。每年由省政府牽頭組織對重點國家進行訪問交流,特別是要有計劃地組團到重點國家和地區出訪考察、宣傳推介,增加國外衛生注冊企業的數量,重點解決河南速凍食品對日本、禽肉對歐盟和南非、豬牛肉對俄羅斯等出口問題。
――大力推行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加快構建“產區政府負責、企業嚴把質量、檢驗檢疫監管、相關部門齊抓、行業協會協調、社會力量參與”的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明確政府、部門和企業三者的責任,各監管部門明確分工,發揮出口龍頭企業的帶動示范作用,共同做好區域內的疫情疫病監控、農業化學投入品的綜合管理等,推行出口食品農產品種養殖基地標準化,建立科學規范的食品農產品安全生產、監管體系。
――加強檢驗檢疫能力建設。增加河南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合理調整實驗室布局,加大對實驗室設備的資金投入,增加一線檢測人員,采用現代高效的檢測方法等,不斷提高實驗室技術水平和檢測實力,進一步縮短檢驗周期。對出口企業檢測費用進行補貼,減輕企業負擔。在有條件的地市設立檢驗檢疫分支機構,方便食品農產品出口企業 報檢 報驗。
――加大河南農產品對外的宣傳推介力度。采取召開專項推介會,邀請政府、行業協會,重要客戶來河南考察等多種形式,把更多的出口企業推介到國際市場。
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又一次嶄新的開局,創匯農業發展正躍至一個新的戰略起點。
大河東流去,風正一帆懸。河南正昂首闊步向成為世界餐桌的目標邁進,人們有理由對河南食品農產品的未來有更多的期待!